马克思主义的力量在于真理性、科学性,其活力在于永不枯竭的理论创新。党的十九大报告不仅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理论创新的鲜活魅力,而且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根本特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经典样板,需要认真地学习领会。实事求是、继承发展、集体智慧结晶,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展示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主要特色。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之道:实事求是。即从不断变化的实际出发,通过反复实践和不断探索获得规律性的科学认识,最终形成新的思想理论成果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基础,就是对不断变化的实际进行科学把握。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必须坚持一切(包括理论创新)从实际出发,但实际不是僵死静止的,而是有着自身变化规律的发展过程。捕捉这一变化发展的历史轨迹,确立现实所处的历史方位,把握正在形成的历史特点,概括复杂多变的历史条件,这不仅是观察处理一切问题的客观依据,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实际依托。党的十九大报告把我们今天所面对的实际,用“新时代”加以判断,是对当今历史阶段的科学概括。
1.我们今天必须面对的新实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的概括,不仅反映了今天变化了的现实,还揭示了这一现实变化的深层逻辑,即历史大转折的时代特点。对于中华民族,这是一个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飞跃;对于当代社会主义,这是科学社会主义遭遇苏东剧变后在中国重新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的重大历史转折;对于当代人类文明发展,给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是当代世界格局的重大历史变革。
新时代聚焦到中国,预示了我国今后的发展前景,明确了历史使命的新内涵。具体地说,就是要努力解决我们为之奋斗的“两个一百年”目标相互衔接、连续跃升的问题,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继续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挺进;就是要在努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中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就是要在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历史过程中,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概言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在经历新时代中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我们把握实际,判断历史方位,可以使用“形势”“阶段”“时期”等诸多概念,而使用“时代”的特殊意义就在于,它涵盖的历史时段更长,历史特点更鲜明,主要矛盾更稳定,因而这是一个抽象程度更高的概念。它不仅是理论创新的前提,也是理论创新的成果。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一实际,不仅是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和实现伟大梦想的出发点,也是我们在今天实现所有理论创新的客观依据。
2.我们今天必须解决的时代问题: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重要一步,是从变化发展了的实际中提炼出反映历史本质和规律、事关发展全局的根本问题,即时代问题。提炼出时代问题,是思想上的一大飞跃,意味着对于历史方位、主要矛盾、主要任务、总体布局和行动纲领都有了较为清晰的新认识。
提出“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问题,堪比邓小平理论提出的“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如果说,邓小平理论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话,那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又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问题。它表明,一方面,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另一方面,我们又必须真正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现实,从思想观念、理论认知、基本方略上进行重大调整,否则,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将成为空话。
提出“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问题,从根本上说,是告诫全党防止思想上的僵化,防止躺在已经取得的伟大成就上骄傲自满、固步自封,不断地增强创新意识,始终保持忧患意识。习近平总书记经常用“永远在路上”表达中国共产党人的这种精神状态和思想意识,例如,“长征永远在路上”“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等等。尽管经过近40年的艰难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使得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但是,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
3.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个在实践中不断形成和发展、在行动中不断深入人心、在推进历史前进中不断发挥指导作用的思想体系的形成,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成果的最高形式。它和一个有权威的中央领导集体及其核心的形成一样,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成熟的标志。由于共产主义事业是一个需要几代、十几代甚至几十代人的努力才能完成的伟业,因而需要根据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地形成新的思想体系指导实践。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集中表现在党的指导思想的不断创新上。
党的十九大理论创新的最大亮点,就是阐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确立了其在全党的指导地位。这一思想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现实,深入回答了“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时代问题,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这是我们党进行艰辛理论探索所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必须作为党的指导思想长期坚持。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八个明确”,深入阐发了在今天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是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二是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三是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是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五是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六是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七是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八是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在“八个明确”这样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划时代壮举。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之理:继承发展。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到新的历史条件,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说,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实质是理论联系实际,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的统一
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是人类历史由阶级社会向无阶级社会飞跃的空前壮丽的大时代,需要几百年甚至更长的奋斗时间。期间由于世界发展不平衡,历史道路的跌宕曲折,各种特殊的历史时期、道路模式、时代特色就成为历史前进的基调。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历史规律,因而是适用于这一大的历史时期的基本原理,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但是对于这些基本原理的具体运用,则以不同国情、不同历史条件、不同道路特色为转移,因而马克思主义必须同各国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实质就是实现这种结合,是继承和发展的统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关键时期实现的理论创新,创造性地解决了指引中国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指导思想问题。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脉相承:紧紧抓住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的主题展开理论创新;紧紧围绕着实现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这个总任务进行战略布局、展开总体谋划;紧紧依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国情,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不动摇,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和基础;紧紧瞄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完善,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党的领导和坚持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上深入探讨,等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判断的基础上,在理论上实现了整体性的创新、发展。
抓主要矛盾。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作出了科学判断。在此基础上,党的工作重心和战略布局、总体布局也有重大调整。作出我国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已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改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论断,在理论上突破了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必须完全一致的观点,使主要矛盾更加贴近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解决了社会性质的相对稳定性和历史发展的绝对变动性的矛盾。主要矛盾的变化表明,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抓战略布局。在全面布局本世纪中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行动纲领中,明确作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再分两步走的战略规划,把这一总任务奠立在切实可行的基础之上。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谋划了两个十五年的阶段:第一个十五年,即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第二个十五年,即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划分的意义不仅在于任务更加具体,措施更明确有力,还在于它充分发挥了战略目标的凝神聚气、鼓劲加油的激励作用。作为战略目标,一定要让广大人民群众可望、可见、可享,因而既要宏伟,时间又不能太长,十五年是较为科学的设定。
抓重中之重。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定因素。在坚持思想建党的同时,突出政治建党,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主要亮点。突出政治建党,就是要自觉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突出政治建党,就是要有自觉维护党的领导的政权意识和执政意识。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要从这样的政治高度拓展党建理论,抓好党的建设。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之本:集体智慧的结晶。即通常以领袖个人创新形式表达的思想成果,本质上是党和人民集体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独特主体形式,是领袖、政党和人民不可分割关系在理论创新上的生动体现
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是对历史规律和生活本质认识的深化。在西方个人主义看来,人的认识能力的有限性决定了我们只能认识历史现象,不能认识历史规律,并以此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它根本不懂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主体并非个人,而是党和人民的集体创造,这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重要表现。
不可否认,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中领袖的作用具有无可替代的决定作用,因此,理论创新的成果总是和领袖的名字不可分割。但是,这并不否定党和人民是理论创新的主体。
首先,理论创新的思想内容和重大议题来自党和人民的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而领袖的作用则在于准确把握重大议题,科学总结相关实践经验,进行理论上的概括并形成思想体系,即起到“结晶”的作用。群众实践和集体智慧是理论创新的原料和半成品,领袖是高端加工。毛泽东曾指出,“阶级就是一个认识的主体”,“路线和政策不是凭空产生出来的,比方说,‘四清’、‘五反’就不是我们发明的,而是老百姓告诉我们的”。“我们的脑子是个加工厂”。(《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91、393页)邓小平也说过:“我个人做了一点事,但不能说都是我发明的。其实很多事是别人发明的,群众发明的,我只不过把它们概括起来,提出了方针政策。”(《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72页)因此,领袖和群众形成了理论创新的一个完整的生产线,任何割裂就无法完成生产任务。
通观党的十九大报告不难发现,最广泛、深入地吸收人民群众的发明创造,最准确、集中地表达人民群众的坚强意志,是其获得广泛共鸣和强烈认同的一个重要原因。各行各业、各社会阶层、各年龄群体,都能够看到自己关心的问题,自己熟悉的说法,自己感奋的答案。例如,全国人民尤其是企业界最关心、最认同的“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企业家精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等,都写入了党的十九大报告。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这种开放性,来自对于人民利益的自觉维护和坚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没有一党之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真正做到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可见,理论创新的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自身先进性,成为始终站在历史潮头领导人民前进的政治核心的过程。
其次,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成就的大小,取决于理论满足实践需要的程度,取决于领袖、政党和人民相一致的程度。党和人民的团结一致,党自身的集中统一,不仅是事业成功的保障,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基础。作为理论创新的集体主体,领袖、政党和人民是相统一的有机整体。因此,领袖、政党和人民的关系,不仅是“体察民情”“了解民意”的关系,更是水乳交融、团结如一人的关系。
理论创新集体主体的实现,在于党的十九大报告指明的两点:一是“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要坚决清除党内腐败,铲除党内产生特殊利益的土壤,使党在利益问题上永远和人民在一起,永远打成一片。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的,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二是突出党的政治建设,在民主集中制基础上把保持党的生机活力和保持党的集中统一有机结合起来。总之,党的团结统一,党和人民的团结统一,这就是人民创造历史的现实主体,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集体主体。